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
作为一位文学多面手,四川作家凸凹在诗歌、小说、散文、评论、剧本、歌词等多文体均有涉猎并成绩卓著。在众多文体中,他对散文尤为青睐。近日,凸凹的首部散文精选集《不可方物》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。本书获茅盾文学奖得主、《人民文学》主编徐则臣,中山大学教授、广东省作协主席谢有顺,鲁迅文学奖得主、《美文》主编穆涛联袂推荐,收录作者从三十余年创作生涯中四百余篇散文里精选而出的22篇精华之作。
《不可方物》
全书分为“人物”“动植物”和“物非物”三辑。“人物”部分包括《蜀守冰(三篇)》《章山谒李冰》《阳平山访冰不遇》《与李冰相遇》《我的老师崔世远》《一味有声的药》等;“动植物”一辑涵盖《蜂:一个字的词》《荷叶上的鹡鸰》《柔软的兔》等文章;“物非物”则收录《隧道里流出的面包与黄金》《雾中的游仙》《龙泉山赏月记》《从陶渊明到卡夫卡》等篇目。作者以独特的语言艺术与思想洞察,将熟悉与陌生、热络与冷僻巧妙交织,展现出散文作为一种“真实呈现”的文体力量。
在该书后记《我的散文时间》中,凸凹阐述了他对散文的理解。他强调散文应是“真实的艺术”,须直面人生、讲真话、见肝胆。他认为散文不应与虚构混淆,并指出:“写散文需要作者站在文字中,望着读者的眼睛现身说法,目光稍有躲闪就是心虚、示怯。”相比之下,“小说中的作者躲在背后,不需要出来站台,诗歌则是可有可无、亦真亦幻。”他将散文作者比作敢于亮出真名的金店老板,强调散文创作需要诚实、坦荡,字字有来源,句句有依凭。此外,散文还要求作者具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,“如果没有广博的阅读、丰饶的阅历,面对疑难问题、敏感场域,是引不出有价值的话题的”。在他看来,散文的高门槛正在于“一开笔,就亮了底牌”,文字中是否有见筋见骨、见血见肉的洞见,一目了然。
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网上配资炒股网站-配资炒股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